学会制怒
四招制怒
①逆向思维法
②冷静思考法
③名言消怒法
④以笑驱怒法
《内经》说:“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一个人如果大怒不止,会出现面红、耳赤、气逆,重者吐血,甚至于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危及生命。古代很多
养生有素的人,都非常宽容大度,遇事不怒。孙真人在《养生百字铭》中说:“怒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伤疲易役(疲劳),气弱病来侵。”且指出了“安神易悦乐、惜气保和纯”的科学道理。
如何制怒?苏格拉底说:“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说的是要学会忍耐。屠格涅夫说:“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发生在眼前的不平事。简单的方法是做几个深呼吸,心里无名的火,就会渐渐小下去。泡茶,小啜,让茶香漫到心里,净化,舒意,把所有的不舒服都抛到脑后,让它随风散了。人生的欲望太多,得到了还想要;得不到便怨此怨彼,徒增无聊之气,若无法限制,就冲昏了头脑,于小害了自身,于大害了别人。谨记:制怒。
疏泄消愁法
清代医学家吴尚在《理瀹骈文》中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看花解闷
养花赏花,可兴奋大脑神经,使人保持舒展活跃的兴奋状态。黄、橙、红三色能给人以热烈、兴奋、温暖的感觉,白、青、蓝等色则能给人以舒适,清爽和心情愉快之感。
听曲消愁
对有忧虑抑郁情绪的人,选用《光明行》《小桃红》《
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寒鸭戏水》《春风得意》《江南好》和《雨打笆蕉》等,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愁与“思”“忧“相关。愁眉不展,精神萎靡,不利于身心
健康。中医认为,“思伤脾”“忧伤肺”。俗话亦说:“愁一愁,白了头。”“愁十愁,病没头。”当遇到愁事时,不妨逛逛公园,“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或找亲朋好友聊聊天,对亲人诉说衷肠以分散、忘却愁事;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工作学习,乐观向上。
疏泄法能使入从苦恼、郁结的消极心理中得以解脱,尽快地恢复心理平衡。《内经》中的“郁则发之”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这是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例如一个人悲痛欲绝或委屈万分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觉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现代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和消除忧虑。哭作为一种发泄方式,虽然不“雅”,但却有它的积极作用。有些人的方法是摔打家具、打人、骂人等,这种攻击性的发泄方式,一害别人,二害自己,是不可取的。
不宜过度悲哀
越是缺少担负悲哀的勇气,悲哀压在心头越是沉重。
忧伤像一把摇椅,它可以使你有事做,却不能使你前进一步。
生活上有时会遇到意外不幸,如天灾人祸、破财、失败等,使人的精神受到巨大刺激,悲痛欲绝。悲比忧更甚,按《内经》说法“悲伤肺”。悲哀过度,使肺气抑郁,耗气伤阴,机体功能失调。养生要求我们,遇到悲哀的事情,要节哀,自我控制感情,寻求安慰,解脱痛苦。
从心理社会因素看,“负性生活事件”对人致病作用非常明显,比如遭遇车祸等意外伤害,不仅必须忍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日常生活状态全部打乱,可使人吃不下、睡不着,自身病情不见好转,还会牵累家人。再如亲人突然去世,也会令人痛苦难当,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自责,严重的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如经济损失、人际冲突、慢性疾病、长期不良处境等,都会给本人及家人带来抑郁心境。认识自己心情忧伤、悲哀并不难,但如何摆脱却非易。不要压抑悲哀,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长长地叹一口气,都是宣泄悲哀情绪的好方法,每个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的心情,如果有超过两周以上的抑郁心境,就应当去着医生,以便确诊、治疗,尽快恢复健康,重新获得好心情,这是美好生活和工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