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讲座 > 人体经络穴位百科 > 腧穴/穴位 >

腧穴的穴性(2)

来源:未知作者:admin阅读:




 
     退烧穴。即具有清热解表作用的穴位。一般常用于热证的辅疗。
 
  除寒穴。除寒穴是能够消除内脏组织以及肌肉、关节寒凉,具有温暖肢体作用的穴位。
 
  止汗穴。有些身体虚弱的人在天气不热的情况下也常常出汗,这叫做“自汗”。而有的患者多出现于夜间睡眠之中出汗,这种情况叫做“盗汗?。对于自汗和盗汗,可以通过适当的刺激止汗穴来止汗。
 
  止咳平喘穴。即指的是用于缓解咳嗽和哮喘的常用穴位。这样的穴位常用在肺部疾病的辅疗中。
 
  健脾化痰穴。痰涎产生于脾胃,贮存于肺中,其形成与水湿过盛、停滞不行有关。利用健脾化痰穴可以缓解这一现象。
 
  止呕、催吐穴。呕吐,常见于急性胃肠炎、孕妇和晕车、晕船者。轻者呕吐清水,较重者呕吐食物,更重者呕吐胆汁(苦水),凡此都需要止呕。而发生食物中毒、酒精中毒、农药中毒的时候,就需要催吐,以便把胃中毒物尽早呕吐出来,减轻中毒症状。这两种情况需运用的穴位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手法上有所区别。用于止呕时,手法要轻;用于催吐时,手法要重。
 
  健胃消食穴。消食穴,就是能够帮助消化食物,缓解消化不良的穴位。
 
  止泄、通便穴。穴位对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表现在止泄、通便方面也是比较明显的。许多穴位既能缓解肠鸣、腹泻(发挥止泄作用),又能缓解大便干结(发挥通便作用),区别只是手法不同。
 
  利尿、消肿穴。利尿即通利小便。利尿穴适用于小便不畅、点滴而下,或闭塞不通、小便全无,排尿时感尿道灼热、刺疼、时而血尿。利尿和消肿是密切相关的,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改善水肿都是采用利尿的方法。
 
  理脾调经穴。调经即调理月经。凡经期提前或推迟,经色时淡时红或夹有血块,经量时少时多(过少则闭经,过多则崩漏),都属于月经不调。通过调理理脾调经的穴位可改善这一症状。
 
  止血穴。用于内脏、五官、前后二阴的出血。
 
  定痉穴。定痉穴就是有制止抽搐(包括肌肉跳动、抽动、抖动在内)作用的穴位。
 
  镇痛穴。镇痛穴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转载请注明: http://www.yitiaogen8.com/xuewei/275.html 一条根健康网
上一篇:腧穴的穴性(1)
下一篇:寻找穴位的一些原则 >
图文推荐
热点文章
当季养生
推荐阅读

~欢迎咨询~


一条根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54459737

Tel:15157133610


养生食材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1141899800

Tel:136341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