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学生患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不少,年龄一般在13—18岁,以“豆芽菜”体型和“肥胖”体型者多见。患者常自述腰痛不适,上课久坐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在体育活动后或摔伤后出现下肢放射痛,症状时轻时重,一般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临床常误诊为腰肌纤维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中学生在青春期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发育过快 近2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广大青少年的青春期普遍提前,平均身高比20年前提高.5厘米左右。具体看来,女孩子在11-14岁,男孩子在12-15岁左右,身高快速增加,软骨板骨化迅速,椎间盘发育不完全,髓核含水量较高,而胶原蛋白含量较少,椎间盘的柔韧性不足。腰部肌肉的力量也明显不足,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运动过少 现在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除一日七八节课外,每日还留有大量作业,坐姿时间过长,而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容易引起腰部肌肉劳损,又不利于钙质的吸收,影响骨骼的发育。
婴儿时期爬行少 人类的脊柱有4个正常的生理曲度,婴儿在正常爬行过程中抬头向前看,有利于颈椎前曲生理曲度的形成;同样,爬行中腹部下垂可帮助腰椎生理前屈的形成。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照看1个孩子,孩子爬行的机会很少,动不动就被家长抱起来,稍稍能站立时就放在学步车中走路,对孩子的正常生理曲度的形成非常不利,到十几岁时负重增加了就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