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节丧’日,“凡生予天地之何去必有死。所不兔也。’由生及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想从根本上扭转这—规律,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在生命活动中,又往往以整个有机体的经常平衡为基础,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是保证机体在变动的内外环境中一种最好的适应。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运动形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的综合运动的表现,生命活动的各种特征本质上都是这种复杂系统的效应和属性。宇宙万物,千变万化,自然界里,绚丽多彩,然不外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但有生命的物质有许多无生物界所不具备的特性,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并能够以远远超出机器生产的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还可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J它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进化演变等。这些观点与中医的看法论述的角度不同,但观点一致。
人的生命活动始终处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时时遭受疾病的侵袭,又时时以自身的生命力去战胜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因此,人们创造一切条件
养生、摄生、起死回生,使生命力旺盛起栗,以延缓其向衰老、死亡的转化。这正是基于对生命的认识而形成的养生学恩想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