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阅读:次
每天生活在充满竞争充满挑战,同时又充满压力的环境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甚至心理问题。据研究,长期带有不良情绪,会很容易导致失眠。所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采取治疗!
社会发展越快,出现在人身上的问题就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甚至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频繁引致失眠。
长期情绪不稳容易失眠: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心理疾病呈增多趋势,像抑郁、焦虑、强迫症、精神分裂以及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在临床都很常见。心理疾病的发生一方面与生活工作压力大有关,一方面与缺乏有效沟通也关系密切,例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交流,会让孩子产生压抑情绪,郁积久了则可能发生各种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往往表现得错综复杂,例如情绪抑郁、焦虑可引起失眠,而失眠时间长了,则可导致焦虑、抑郁、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行为怪异、自言自语、敏感多疑等心理精神疾病表现,如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生活没有目标,或焦虑烦躁,遇事总往坏处想,总是莫名担心 有事情发生等。偶尔的情绪波动每个人都会遇到,只要能很快调整过来就没什么问题;但情绪不稳持续一个月还调整不过来,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看心理医生,以免越来越严重。
利用心理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眠症状
(1)放松情绪法:
失眠固然不好,但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忧虑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精神交互作用,即失眠—恐惧—紧张—失眠— 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因此患了失眠症后,放松情绪,冷静地接受现实至关重要,同时要认识到失眠时,只要能做到心身放松,即便是整夜不眠,也无大碍,高僧经常静坐(卧)不眠却能长寿就是证明。
(2)松笑导眠法:
平卧静心,面带微笑,行六次深而慢的呼吸后,转为自然呼吸,每当吸气时,依次意守(注意力集中)头顶——前额——眼皮——嘴唇——颈部——两肩——胸背—— 腰腹——臀和双腿——双膝和小腿——双脚,并于每一呼气时,默念松且体会意守部位散松的感觉,待全身放松后,就会自然入睡,必要时可重复2~3次。
(3)逆向导眠法:
对思维杂乱无法入静的失眠者,可采取逆向导眠法。就寝后,不是去准备入睡,而是舒坦地躺着,想一些曾经历过的愉快事件,并沉浸在幸福情景之中。若是因杂念难以入眠时,不但不去控制杂念,反而接着杂念去续编故事,而故事情节应使自己感到身心愉快,故事的篇幅编得越长越久远越好。这些有意的回想与编故事既可消除患者对 失眠的恐惧,也可因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疲劳而转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促进自然入眠。
(4)紧松摇头法:
仰卧床上后,先行双上肢收缩用劲,持续10秒后放松,并体会放松感觉,重复3次后,同法依次做下肢、头、面部和全身的紧张后放松训练。待彻底放松后,微闭双眼,将头部以正位向左右摇摆,摆身为5~10°摆速为1~2秒一次,一边摆一边体会整个身体越来越松散深沉,摇摆的幅度和速度也渐小,这样的自我摇摆仿佛婴儿睡在晃动的摇篮中,睡意很快就会来临。
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寻求医生帮助,使用暗示疗法
(1)药物诱导法:
用2.5%硫喷妥钠或5%~10%阿米妥钠0.5g稀释后作静脉缓慢注射,病人出现深而规则的呼吸,但保持能和医师对答交谈。
(2)言语诱导法:
在光线暗淡的治疗室,病人安静地躺在床上,两手下垂,全身松弛,双目凝视正前方某一物体,然后医生用单调、重复而坚定的言语对病人说:手脚放松,闭上眼睛,慢慢睡吧,手脚无力,眼皮发重,就要睡了。
(3)也可用单调重复的滴水声、节拍声作催眠曲,使病人慢慢进入催眠状态。
一旦发现自己有情绪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时,一定要正视和重视,避免出现失眠的情况,并学会排解不良因素,或寻求医疗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