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气候标准是日平均气温稳定值超过22摄氏度。依据这个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从5月开始就进入夏季,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高温环境对人体是个严峻的考验。在南亚一些国家,每年至少都有数百人死于盛夏热浪的袭击。但同样是面对热浪,为什么有些人受到的影响较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热耐受能力的不同所致。
提高耐热能力重在耐热锻炼
许多实验证实,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而初夏这一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所以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
上述的实验和研究结果,和我们祖先倡导的“春捂”不谋而合。
阳历四五月份,其实也在古人“阳春三月”涵盖的范围。“春捂”这一养生健体之道,意思是“虽然大地回春,天气变暖,但仍要多穿些衣服,被子也要盖厚一点”。春天多捂一捂,一方面是对刚刚过去的冬天气候进行延续性的适应;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耐热锻炼,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的夏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