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作者:admin阅读:次
张景岳早年崇尚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为在人体的精、气、神三宝中,阴精是生命基础,明确提出:“善养生者,必葆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认为阴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精盛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养生二定要注意葆阴精,若精亏则体弱神衰,内脏机能失调,百邪易侵。在养生方面,提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在这里张氏既指明了精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又指出了节欲保精的必要性。
随着认识的逐渐提高,他感悟到虽然阴难成易亏,但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用为主导,在生命过程中,“难得而易失者唯此阳气,既失而难复亦唯此阳气”,“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非有余,“日虑其亏”。“阳强则寿,阳衰则天。”从而提出阳气的盛衰,关系着人之寿夭的论点。
这样张景岳形成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理念,认为“阴阳互根”,“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根”。阳非有余,则当慎用寒凉攻伐;阴本不足,则应侧重滋补精血。这样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他温补学派的特点,在《大宝论》和《真阴论》两文中有详细阐述,同时创制了如左归丸、右归丸等诸多补肾方剂。
这样,固护真阳真阴成了张景岳养生延年的根本。“人之大事,莫若生死,能葆其真,合乎天矣。”这“真”就包含了真阴和真阳,他将摄生类列于《类经》十二类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