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代为公元581~682年,寿102岁;一说公元541~682年,寿140岁,是一个长寿的医药学家,
养生典范。他博学多闻,品性高雅,通晓经史佛老之学。淡泊名利,隐居药王山多年,一生致力于研究医学,广搜博采,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收录广博,是我国第一部医药百科全书。唐太宗封他为“真人”,并称他可“羽翼三圣”,是“百代之师”。孙思邈崇尚道教,倡导回归自然,他内养精气,外炼丹药,动静结合,性命兼修,在其书中保存了丰富的养生内容。
1.十二少,啬精神孙思邈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言,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至尊至贵,经不住人们肆意耗损,应当尽可能少地消耗,便可以长寿延年,若“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就会伤神耗气,容易生病。他指出“人之寿夭,在于撙节”,人的先天禀赋相差无几,而寿命有长有短,就是看你是否懂得珍惜自己的精气神。“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若不知节用,则犹同大炷焚膏,其熄必速。故而提出著名的“十二少”,以警世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十二少”教人抑情节欲,精神内守,固气血,长寿命。
孙思邈崇尚自然,保持“恬淡”之情,认为:“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悖暴而我不怒。”对己身之精神,看重一个“啬”字,即珍惜而不浪费之意。这也是他一生不求名位,不愿做官,不爱富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2.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孙思邈继承华佗养生思想,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故他提倡适当运动,利于身体,方法包括华佗五禽戏、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老子按摩法等。这些方法平时坚持可防病,患病时也可应用,益于疾病康复。还主张每于食讫,行步踌躇,并以手摩面及腹,使饮食易消,若“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可见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生化,增加全身各部分的灵活性,有助于祛除病邪。但孙思邈同时还提出,如果运动过度,同样无益于
健康,“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及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常欲小劳”包含了儒家中庸的思想,“不欲其劳、不欲其逸“与片面主动、主静的观点相比,更为合理。
3.养性情孙思邈专门有《养性篇》论述养性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养性”就是陶冶性情,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长寿的重要因素。“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他说“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不懂得养性,“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正是儒家所说的“仁者寿”,和当今养生家刘有生所讲的“性理疗病”都是同样道理。
孙思邈引用嵇康之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惜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长寿老人无不都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这样自然就心情愉快,坦荡为人,心宽体胖,从而健康长寿。
推荐阅读文章
孙思邈的养生理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