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到,凡是身体康健或无什么大病的中老年人,都有朝夕或雨雪中听音乐的习惯,并辅以体育锻炼,打太极拳、练气功、做健身操、打高尔夫球等,对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性疾病、神经官能症等有相当的疗效。
音乐通过其音调能影响人的情绪,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为人所注意。他们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爱、B调哀怒、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荡。有关专家推崇E调,认为E调最宜于中老年人。本世纪20年代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2万人,都引起听者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的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调,如平息、欣喜、凄凉、眷恋等;而不能引起特殊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嫉等。
1 881年.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曾安抚过大哲学家尼采抑郁不安的精神,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则奇妙地治愈了凯瑟林伯爵的失眠症。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研究认为,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忧伤的音乐使脉率交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40年代才正式出现的。崛起子50年代的现代音乐疗法,进一步研究了音乐对人体的作用和功效。国外学者利用音乐加B受体阻滞剂治疗窦性心动过速;还有的国外学者利用音乐能改善情绪和行为,增强肌力和耐力;我国医学者研究证明.中老年人经常听童年的儿歌,可以延缓大脑衰老.防止记忆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