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脘穴 “下”,下部;“脘”,胃脘。穴在胃脘下部,故名。
解剖定位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
标准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
功效主治
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穴属脾会,脾恶湿、喜升,由于六腑气寒,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气阻不畅,必然会影响到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从而导致泄痢、腹内肠鸣,食物难以消化而出现食积、腹胀等疾患。故除主胃部疾病外,更偏重于缓解小肠、脾不运化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脘痛、腹胀、食谷不化、肠鸣、泄泻、日渐消瘦、呕吐、呃逆、胃下垂、痞块、虚肿、尿血等。
快速取穴技巧
1.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②)。
2.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刺法:直刺0.5~1.0寸。
灸法:艾炷灸或隔物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1.配天枢、气海、关元,适用于急性菌痢。
2.配上脘、中脘、胃俞、足三里,适用于胃下垂。
特别说明
1.足太阴、任脉之会。
2.针刺时宜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