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经--不治已病治未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论》
古代的圣人不主张已病后才治病,而主张未病先防。治病如治国一样,若等到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用药,图家已经乱了才去治理,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打井,战争打起来了才想到铸造兵器,这不是太晚了吗?这就是《内经》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它一直是预防医学和养生防病的座右铭。
“治来病”观念蕴涵着养生、预防与治疗,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对于强身、防病、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来说,可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变。
对于病者来说,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所以比较容易治疗。倘若不及时治疗,病邪就会由表入里,病情加重。如头目眩晕,拇指和次指麻木,口眼和肌肉不自主地跳动为中风的预兆,必须及时重视检查治疗,以免酿成大患。《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谓“上工(高明的医生)救其萌芽……下工(下等的医生)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同样表达了有病要早治疗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