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根据疾病出现的部位,运用经络理论推断疾病发生于何经,属于何脏何腑,并可根据疾病的性质和出现的先后次序等来判断疾病的浅深和发展趋势。例如,头痛症状,根据经络循行的部位,可以判断病属何经:前额痛,属阳明经;
偏头痛,属少阳经;头项痛,属太阳经;头顶痛,属厥阴。如果先见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表证),后又见身热便秘(阳明里证),是病邪由太阳传入阳明,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表现。机体患病时,常在体表的某些经络穴位或部位出现病理性反应,这对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现实意义。如感觉过敏或压痛,局部组织板硬、松软、凹陷、隆起,或出现丘疹,或皮肤色泽的改变,这些反应常随疾病的不同和消长而发生变化,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