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前穴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罐。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数个罐。
(3)闪罐:罐吸拔后,立刻取下,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疾病。
(4)留罐:吸拔后,罐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
夏季及肌肤浅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游罐、行罐。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需选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平滑,最好用玻璃罐,用前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拔后,用力握住罐底,稍倾斜,使后半边部着力,前半边部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