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于冬
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多见。当人群免疫水平低下、人口流动增大、.流行菌株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暴发或流行。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恶寒、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惊厥、昏迷、中毒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该病在历史上,曾是危害人类的严重传染病之一。19世纪初期,病死率高达70% - 90%。
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是流脑的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该病惟一的传播途径。该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一般为2-3天。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开始排菌;据流行病学调查,流脑的
健康病原携带者的人数比病人多10~ 20倍,且广泛存在于人群中,自由活动,随处排菌,危害极大。从发病季节来看,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开始上升,2-4月份即达高峰,5月份迅速下降,6月份后发病处于最低水平。
2岁左右的要幼儿患病率最高。孩子患了流脑后,病情发展迅速,往往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甚至夺去宝贵的生命。
从感染流脑病菌到发生症状,潜伏期多为2·3天,一般经过3个时期。
第一期为上呼吸道感染期,症状如同平时伤风感冒,如咽喉疼痛、鼻塞、流鼻涕和轻微发热等,如果细菌进入血中并进行繁殖,则进入第二期;第二期病人持续高热、面色灰白、精神萎靡,臀部、肩部等受压部位出现出血性皮疹;第三期即为脑膜炎期,多在第二期24小时以后,孩子头痛欲裂,频繁呕吐,出现抽搐和颈项强直等异常情况。
由于早期用药的干涉,大多数病人的症状,不一定都如此典型,如等到孩子出现第三期症状时方送医院,病情多已很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冬春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头痛、‘呕吐或皮肤出现出血点、肌肉抽搐等情况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药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用它们抗感染,再加上对症治疗,病人可在l周后逐渐痊愈。但是,年龄小、昏迷程度重、病程长、皮肤出血点广泛和反复发生抽搐的孩子,会留下严重后遗症,少数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冬春季节,应注意定时打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必要时喷洒空气清新剂。勤晒被褥,勤洗衣服。这些均可起到杀死周围环境中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流脑流行季节,可用5%的盐水漱口,用2% - 3%黄连素溶液或0.2qo呋喃西林溶液滴鼻,或多吃一些大蒜来预防。如果附近有流脑患者,.或接麓了流脑病人的小孩,可服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等)进行预防,也可用板蓝根15克加水煎服,或用野菊花、大青叶、金银花、贯众各9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气候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衣服。不要带要幼儿和
体质虚弱的孩子到人员拥挤的场所去,必须外出时应带口罩。按免疫程序给孩子注射流脑疫苗,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在每年的II、12月份接受一次疫苗注射,能起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对可疑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应认真检查,及早治疗,同时注意观察。3岁以下婴儿患流脑,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乳、拒食,并伴有腹泻、
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要注意鉴别。
除了小儿容易患流脑之外,还必须注意老年人群的预防。老年人易患流脑的原因,是由于其衰老而发生生理和生物学方面的变化,细胞免疫功能减退,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原有的抗体水平下降,特别是血脑屏障功能的减退,一旦脑膜炎双球菌入侵,就能长驱直人,引起发病。老年流脑患者早期症状轻微,无特异性,只出现嗓子痛、轻咳、头昏、头痛、食欲不佳、低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的瘀点、瘀斑数目少,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状轻,神志始终清楚。此时若能提高警惕,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及时按流脑治疗,多可阻断病情的发展。
60岁以上的老人若出现了明显的流脑症状,病情就十分危险。一般有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上升,脉搏缓慢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个别病人有反复惊厥、呼吸不规则等。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痪患,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糖尿病等。这类患者合并感染的机会也多,严重的并发症常常成为主要的死因。因此,在冬春季节,当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就需仔细查看皮肤是否有小瘀点、瘀斑存在;一旦发现,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及早使病情得到控制,防止病情恶化。老年人平时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晒衣被,室内常通风,少去或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每日吃大蒜5克,有良好效果;荠菜花30克,水煎代茶,隔日服1次,连服2-3周;取适量醋(每立方米空间用2- 10毫升)用l倍水稀释后加热蒸熏,关闭门窗,每日1次、每次l小时,连续3。6天,对老人流脑预防有好处。